肝癌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,每天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班,體力也都沒問題,怎麼可能會得肝癌?!」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,通常都無法接受: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,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?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,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,肝臟內部少有。因此,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,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,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如果沒有定期篩檢,非常容易忽略。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,在沉默中進擊,大約有60%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。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,才會很快出現症狀。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,通常已是肝癌晚期

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/報導

肝癌排名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,甚至排名在男性癌症第一位,目前平均6到7名成年人,就會出現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。而台灣現在約有200到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,感染率高達15~20%,且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,更較一般人高出100倍。中壢天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耀康表示,慢性B肝患者應固定追蹤治療,否則嚴重可能會引發肝癌致死肝癌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,每天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班,體力也都沒問題,怎麼可能會得肝癌?!」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,通常都無法接受: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,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?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,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,肝臟內部少有。因此,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,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,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如果沒有定期篩檢,非常容易忽略。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,在沉默中進擊,大約有60%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。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,才會很快出現症狀。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,通常已是肝癌晚期。

黃耀康表示,目前台灣造成肝癌最大的原因來自於B型肝炎,占比約60%,而C型肝炎約占30%。從1984年開始,台灣領先全球,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,因此,經長期追蹤發現,1984年後出生的人,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下降至1%以下。肝臟主要負責人體中醣類、蛋白質及脂肪的合成代謝,藥物的分解及含氮廢物的排除,以及膽汁的合成,若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,可能影響相關功能的運作。

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成為慢性帶原者,需透過驗血來確定,一般沒有明顯異狀,部分會出現食慾不振、疲倦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嚴重者可能出現茶色尿和黃疸,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造成死亡。黃耀康說,當病毒在體內活躍,但患者正處於免疫清除期時(20~40歲),身體無法有效清除病毒,造成持續發炎,久了就會造成肝硬化,少部分的人可能變成肝癌。因此,病毒在血液中的濃度,與肝硬化、肝癌發生率成正相關。

台灣B型肝炎病毒,主要是經帶原的母親,生產時垂直感染給新生兒,被稱為母子感染。另外,像是被含有病毒的血液、體液感染的被稱為水平感染,包括輸血、共用針頭或注射器、血液透析、針灸、穿耳洞、共用牙刷或刮鬍刀及不安全性行為等。提醒B型肝炎病患,應定期檢查以控制病情和防止肝硬化、肝癌發生。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20413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6850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